欢迎登录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繁体1月26日是第72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个“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全面消除麻风危害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旨在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全力实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连日来,全市疾控部门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了解麻风,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消除歧视和偏见,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麻风患者和治愈者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二、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麻风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绕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期长时皮肤多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三、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的比例也很低,儿童及少数对麻风杆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感染、发病。麻风病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组织,通过皮肤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直接接触传染:与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而被感染的,这种传染的可能性较大。
间接接触传染:健康人使用过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感染,但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四、麻风病的危害
麻风病发病后可致人皮肤溃烂甚至毁容致残、相关病症痛苦可持续数十年,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且由于社会对疾病的不了解,对麻风患者产生歧视和偏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麻风病流行和造成残疾,增加社会负担及对卫生资源的消耗。
五、接触了麻风病人一定会患病吗
麻风病的潜伏期一般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机体感染麻风杆菌后是否发病,与宿主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据统计,超过95%的健康人对麻风菌具有先天免疫力,在接触麻风患者后并不发病。
六、麻风病会遗传吗
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因为麻风病是细菌性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麻风病人所生的婴儿,只要在出生后及时和母亲隔离抚养,就不会得上麻风病。至于某些病人的个别子女也得上麻风病,那是由于患麻风病的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没有做好预防隔离工作而长期密切接触被传染上麻风病,这和遗传并无关系。
七、怀疑得了麻风病怎么做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该主动去麻风病防治定点医院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咨询,我市麻风病定点诊疗医院为淮北市人民医院、濉溪县医院。
八、麻风病的诊疗和预防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他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砜(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疗效显著。
目前,虽然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但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预防:
1.对重型患者实行隔离治疗。
2.在流行地区,普遍进行卡介苗接种,增加易感人群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3.加强宣教工作,早发现,早防治。
4.加强营养,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参加劳动,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
5.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患者时佩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和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